推進數實融合 提供澎湃動力
2024-08-05 10:17:25? ?來源: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: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|
作為全球規模最大、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,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被譽為“無人碼頭”,港口配載時間只需15分鐘,而傳統管理方式需要4小時,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港區運行效率,也為企業提質增效注入更多動能。山東省曹縣雖偏居一隅,但卻有著占全省1/7的“淘寶鎮”和1/4的“淘寶村”,借助發達的電子商務,漢服和木制品產業強勢崛起,為縣域振興帶來更多機遇。此外,在許多省份,智慧育種、農業機器人、智慧農場、數字化物流和農產品電商不斷刷新人們對農業“研產供銷”環節的認識,為農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。 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從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政策舉措陸續出臺,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,推動了實體經濟轉型升級。近年來,我國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,數字產業化規模持續壯大?!稊底种袊l展報告(2023年)》顯示,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5萬億元,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0%左右。數字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不斷提升數實融合的深度。比如,數字裝備的更新、數字產品的應用、數字服務的優化,使得創新成果能夠加快落地、實現商業化運營;數字化手段的采用推動了數據共享,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效率和韌性安全。比如,有的云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全周期服務,突破原有組織、技術、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有助于中小企業加快突破發展瓶頸,推動企業向智能化、高端化、綠色化轉型。 國務院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展規劃》明確,以數據為關鍵要素,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,提出到2025年,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%,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,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。這進一步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。相信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將不斷催生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。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,企業是關鍵主體。所謂深度融合,主要是指產業數字化從“點線面”向全生態、全產業鏈滲透和擴散,其中包括由少數大中型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,向包含中小企業在內的大多數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拓展,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、全角度、全鏈條的改造,賦能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流通各個環節。 中小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。一方面,應加快健全技術改造投入保障機制,通過加大財政補貼、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力度,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給予引導和鼓勵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為中小實體經濟企業生產數字化、管理數字化、營銷數字化轉型提供專項金融服務,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。另一方面,須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,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,以數字化引領城鄉一體化發展,彌合城鄉之間的“數字鴻溝”,為城鄉實體經濟發展奠定穩固的技術基礎。此外,健全數字技術創新的基礎性制度,加強前沿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,構建更加包容的科研管理機制和創新環境,充分激發數字技術人才的創新活力。強化集成電路、工業母機、醫療裝備、儀器儀表、基礎軟件、工業軟件、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,以開放式創新集中各類創新要素,積極鼓勵、有效引導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。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,增進人民福祉是出發點和落腳點。新時代以來,人工智能、云技術、算力網絡、5G、大數據等數實融合關鍵技術賦能數字農業、數字社區、數字教育等具體實踐,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生活品質。 未來,應創造條件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民生保障領域更廣泛使用,進一步打通經濟社會發展堵點。推動數據利用和保護,不斷完善監管體系,健全數據產權確權登記制度,讓數據更好流動起來,服務實體經濟。同時,加快布局數字化人才培養規劃,實施勞動者數字化技能提升行動,健全勞動者分享數據要素收益的再分配機制,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更堅實的人力資本支撐。 (作者:廖萍萍,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福建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) |
相關閱讀: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(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/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道德監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